關於單次與長期。
跟朋友討論到「多久算長期」?
我認為多久是假議題,那是緣份問題,人可以選擇的長期或單次是一種「心態」;月給與單次給是基於「信任或互相」,以下我總結出三種心態,你可以對號入座一下:
1) 心態長期,就算不斷約同個人單次,最終也會造成長期相處的結果
👉 同時有心也有財力支持,想要好好與對方發展關係
2) 心態單次,嘴巴上說要找長期,也長期不了
👉 控制不了玩心想各種嘗試,可能財力也有限,不確定/物理上沒辦法真的跟一個人好好定下來
3)心態擺盪,你可能有些經歷讓你在單次與長期的心態之間擺盪,或你正在摸索
👉 上平台請務必準備好銀彈,並盡可能去嘗試,你才會慢慢知道自己要什麼,更了解自己才會有機會找到適合的對象
我在玩耍了這些日子,也理出了一些經驗,我曾經有兩個非常喜歡的對象,當然他們現在都離開我了(因為他們畢竟都也不是開放關係,或一些其他的原因,這無所謂都過去了)。
我如果喜歡一個人,就會把焦點太放在對方身上,當這件事成為一股慣性的動力時,就會變成所謂的暈船,但在包養關係我認為必須保有一定的理性,戀愛的粉紅泡泡必須被控制在一定的範圍,我認為最安全的狀態是有好感的朋友關係。
(最近也有跟朋友討論,他認為暈船有三階段,好感是最安全的、喜歡有點危險、愛上導致毀滅,我個人經驗是蠻同意的,但因為人是有無限的互動化學變化與可能,所以一定有人可以拿捏出更有藝術的相處界線。來源 : SugarElite)
確實停在某個人身上可以看到更多沒看到的(aka. 長期對象),是關係彼此成長很重要的基礎,而現今的我不確定自己是否有一兩個這樣適合的對象,可以有界限地發展長期關係,我還在觀望。
我之所以會不斷用翻篇來解釋自己的狀態,那是一種心理的感受,在單次約會的狀態下,最能保護自己的方式,就是讓每次的相處都是一個暫時的句號,不要期待與渴望下一次的到來,因為那是不可控的,如果彼此真的有緣分透過一次又一次的相處建立信任,那麼相處是可包養網站預期的,就能讓人能夠放一點心有點小小的期待,但同時不能讓這樣的期待太氾濫。
我期許有那麼一個或兩個讓我停留的港灣,而我也相信這樣的關係會是美好的,但我也知道這件事同時具有挑戰。
所以 past is the past,這是我在每次的單次關係結束後,我給自己的保護機制,我暫時把你放下,但故事永遠留下,若有緣分,故事便會繼續。
而所謂的開放關係,比較像是我自介所述,他會是不只一個長期對象的經營,但也有可能緣分就剛好容下一個人,而單次對我來說就是探索新的對象(也讓新的對象有機會探索我),以及順便幫我的生活補血的生存方式。
感謝跟我對話的人,讓我有機會梳理自己,感謝來找我相聚的人,讓我能寫下與你之間的故事。
翻篇。